11月22日, 2024〡商業周刊

躋身跨領域與跨國際人才,新創產業成理想管道!

人才荒席捲所有行業,各國企業紛紛將眼光望向全球,對於期盼找到「舞台」的人才來說,雖然處處都是機會,卻也充滿一道道限制門檻,因為唯有身懷跨領域專業、國際化視野、數據洞察力,以及擅長團隊協作的複合型人才,方能在這場無國界人才爭奪爭戰中脫穎而出。

誰能掌握企業關注的本職學能與核心特質,就能在越演越烈的跨國人才爭奪戰中,成為最受青睞的優先選擇對象,因此如何規劃合宜的職涯發展路徑,及早幫自己累積經驗、激發潛能甚至取得成就,將是晉升一流人才的關鍵策略!

 

自二〇一八年啟動台灣第一個食農新創加速器,好食好事基金會在大力輔導新創團隊的過程中,發現食農科技生態圈多元蓬勃,又積極朝海外布局擴張,提供無限可能的職涯發展空間,不啻為人才尋求價值躍升的理想管道,好食好事基金會副執行長林薇真表示,「把食農科技拆開來看,就是食品、農業再加上科技,所以不僅需要跨領域人才,也會是跨領域人才不錯的職涯選擇,有盡情揮灑多元才能的舞台」,加上新創公司相較於大企業,沒有繁瑣科層組織,如果企圖心夠強,願意學習合作且勇於嘗試,都能有超乎預期的自我成長收穫。

ECOCO宜可可循環經濟共同創辦人 李漢揚(右)& 吳昌聯(左)

Cake創辦人暨執行長劉君羿Trantor、ECOCO宜可可循環經濟創辦人李漢揚、好食好事基金會副執行長林薇真Amber、,以及商周永續顧問朱紀中。(由右至左)

新創公司扁平透明 提供跨領域技能磨練機會

擁有理工與金融雙專長的ECOCO宜可可循環經濟創辦人李漢揚,從二〇一八年打造全世界第一台手搖飲料杯回收機開始,至今已針對寶特瓶、鋁罐、乾電池等生活用品,建構結合循環經濟與點數經濟的智慧回收商業模式,也成功入選好食好事加速器生態圈,他便指出新創公司在成長階段,機會通常無所不在,「很需要同事願意學習,提出不一樣的想法與作法,交由市場來做驗證,所以我們尋找的人才,傾向擅於理解市場脈動,又具備溝通能力與專案執行能力」,特別是大專院校尚無專門的循環經濟與新創科系,任何學歷背景人才投身相關領域,即使剛畢業二十幾歲,都有機會直接接觸大集團、大品牌,或獨自釐清問題、解決困境,參與公司從〇到一的成長歷程,藉此累積屬於自己的職場評價與職涯競爭力。

 

如同Cake創辦人暨執行長劉君羿以自身為例,提及二十四歲創業之前,即先進入新創公司工作,尤其應徵職務雖然是工程師,但請求參與廣告行銷操作,希望培養跨領域專業能力,而這些磨練確實轉化為未來職涯養分,可以看到Cake八年來的業務版圖以及品牌知名度快速擴展,已是擁有全球七百萬使用者、一萬家合作企業的國際人才社群平台,更在印尼和越南設立分部,搶攻亞太地區中高階人力媒合商機,「當然這還跟開放透明的公司文化有關,Cake每一位成員包括實習生,都能接觸到非常機密的營運資料」,目的是透過揭露公司實際運作情形,讓人才了解可以扮演何種角色、可以貢獻哪些價值,進而提升影響力與重要性,公司也願意用高薪留住這些幫助優化決策的人才,創造共贏與共享的良性循環。


越能掌握數位核心能力 職涯發展越無往不利

至於ECOCO或Cake都善用數位科技,開發超越市場期待的創新服務模式,所以數位力是企業求才的另一關鍵特質,劉君羿進一步解釋,數位力適合用來檢視一個人的工作能力,如果對於日新月異的數位工具,能夠了解透徹乃至使用爐火純青,協助提升執行效率或擴大自己的影響力,將是數位時代搶手人選,「例如許多人使用社群行銷工具只關注數字增減,但越懂得進行Top-Down思考,扣回到公司的品牌定位或成長目標,做出較高格局的周延決策,越是好的數位人才。」

 

樂見AI時代來臨的李漢揚也表示,總不厭其煩向同事分享數位工具價值,「像是自主研發的智慧回收設備,透過數位工具分析日常數據,不僅有助於優化服務流程,也能提出創新的行銷或產品策略,推升公司未來成長動能」,所以能否理解並快速反應數位趨勢,無論是依據數據分析結果,擬定策略計畫、創造足夠誘因,帶動前端的回收數量跟後端的點數消費,或者找到循環經濟未知潛能,勾勒下一階段布局商機,正是數位人才跟傳統技術人才的最大差異。

 

林薇真則強調如同好食好事加速器的評選標準之一,是看重食農科技創新是否具備獨特優勢,當今身處數位時代,每個人習慣使用各種3C產品與APP,但不代表跟數位能力直接畫上等號,因為除了實際使用的執行力,更需要擁有蒐集資訊、分析資訊、運用資訊甚至創造資訊的能力,「也就是數位能力,要能夠先正確分析並判讀數據,再找出關鍵洞見,做出有意義決策,我相信這樣的數位人才標準,不管在食農科技、循環經濟或新創產業,都是一體適用的!」

來源:<< 商業周刊>>,2024.11.22,
https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careers/indep/1005027